托克托县东胜卫故城南城门和南城墙,至今雄姿依旧、巍然屹立

[年6月23日(周四)内蒙古呼和浩特托克托县双河镇]

图文/玉文丽华双行记

东胜卫故城南城门的入口,既是托克托县云中酒业的厂门,右侧是酒厂的办公区,背后高大厚重的古城墙和城门是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年)的东胜卫故城的南城门和南城墙。

云中酒业的办公区位于古城墙外,而生产区则在古城墙内。这里的职工上下班和办公室人员到车间联系工作,都需要穿越城门往返。

从南城门顶上走下几十个台阶,有一扇不起眼的小门,是位于城墙下面的酒窖。从百度得知,此酒窖建于70年代,酒窖长约米,约平方米,左右还有40多个可以建筑酒池、放木桶或用于瓶储的洞。上面约10米高的城墙,起到了很好的保温恒温作用,酒窖常年保持在17℃。

登上南城门城墙,东胜卫故城遗址高大城垣赫然耸立眼前。只见古城墙为夯土版筑,高9至12米,基宽14米,顶宽6.5米。城外北、东、南三面有宽约20米的护城河。护城河水来源于白渠水(今宝贝河),白渠水流经托克托县,经枳芨壕、董家营一带,西注入沙陵湖。

据史料记载,明洪武三年(公元年)二月,明军夺取东胜州城,洪武四年(公元年)正月,改州置卫。东胜州城历经4个朝代,延续时间年,其间立而复废达4次之多,故称“荒城”。

明世宗嘉靖十年(公元年),土默特部阿拉坦汗授命其义子恰台吉驻牧东胜卫。明穆宗隆庆五年(公元年),恰台吉被封为百户。因恰台吉亦名脱脱、妥妥,托克托之名由此而来。

东胜卫城,最初是利用了辽金时期东胜州城的旧址作为城址,使用后不久即重新扩建,增加了更大的外城垣,并且将唐代的东受降城和辽代的东胜州城旧址一并包围进来,形成了明代东胜卫城最后的形制。

东胜卫故城,呈长方形,东西宽米,南北长米,围城周长8.6公里,面积约4.5平方公里。城墙高达12米,四墙正中开设城门。古城内建有官署、兵营、民居等各种建筑。

东胜卫城也称“黄城”,其东约30公里处的镇虏卫城称“黑城”,又东去30公里处的云川卫城称为“红城”,这些都是明初在我国北部相继建起的卫城。我国传统将青、赤、黄、白、黑五色视为正色,并赋予这五种颜色丰富的文化内涵。

东胜卫故城濒临奔流不息的黄河,又在平原和丘陵的接壤处,水陆交通便利,地理位置重要,对于扼守黄河水道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古城废圮后,地表建筑遭到破坏,随着岁月的流逝,城内的建筑早已无存,但是古老的城墙却保存完好,至今雄姿依旧、巍然屹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