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年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

呼和浩特年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标志着“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五年来,呼和浩特认真贯彻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

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着力转变发展方式

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全面进步

一是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3%,人均GDP达到8.9万元。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家,较年末增长了3.8倍,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由年的0.94%预计增长至年的1.6%。和林格尔新区“三年成型”目标顺利实现。

二是城乡面貌显著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完成,清水河县老牛湾村、托克托县郝家窑村、和林县台格斗村成功入选“中国美丽乡村”。呼和浩特新机场开工建设;京呼高铁、呼太动车全线通车;地铁1、2号线开通运营,青城地铁进入“换乘时代”。

三是生态屏障更为牢固。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工矿企业全部关停退出,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深入开展,完成国土生态修复与治理万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到40.1%、37.3%。

四是改革开放成果丰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圆满完成,财税金融、国资国企、医疗卫生、电力交易等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进一步增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主动融入和服务京津冀经济圈,区域合作更加紧密。

五是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3.8亿元,“人脱贫、村出列、县摘帽”任务圆满完成。

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十四五”规划了未来五年发展的蓝图

未来五年呼和浩特都将发生哪些变化?

生活在呼和浩特的你

又将开启怎样的新生活呢?

小编梳理了

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十四五”的重点、亮点内容

赶紧来看看吧

创新创业

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政府投入保持逐年增长,建立多渠道科技投入体系,到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以上。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市级以上平台载体个以上、研发机构个以上。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实施人才选拔培养、大学生圆梦青城等计划,开展千名人才下基层、鸿雁北归等行动。

现代产业体系

要做精做特一产,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要做大做强二产,围绕乳业、生物医药、硅材料、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推动产业链往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重点推动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蒙牛乳业产业园两大乳产业项目达产达效,打造“千亿级乳产业集群”,让“中国乳都”享誉世界。要做优做新三产,紧扣建设区域性交通物流中心、生活消费中心、休闲度假中心目标,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文旅产业、精品会展业、现代物流业、健康养老业等。

城市形象

农村方面,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因地制宜抓好“厕所革命”,持续提升乡村宜居水平。城市方面,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优化中心城区和县域布局,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科学优化生态空间,倾力畅通道路交通,推动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城市发展

要以优化营商环境为重点,持续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让减手续、少审批、不干预,以及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就近办成为新常态,全面树立“办事不求人、项目能落地”的首府新形象。要深度融入京津冀两小时经济圈、积极引领呼包鄂乌一小时经济圈,努力构建“东融、西联、南通、北开”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

生态建设

深入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实施大青山前坡绿化巩固提升工程,高标准建设敕勒川国家草原自然公园。加快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方位开展黄河流域呼市段生态保护和修复。推进城市水系综合治理,实施重点流域生态修复工程和湿地蓄水工程,恢复城市湿地生态功能。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完成自治区下达的污染防治约束性指标。

民生建设

要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扩大就业容量、提高就业质量,城镇新增就业平均每年完成不少于4万人。新增公办幼儿园40所,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40所,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要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9%以上,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社区覆盖率达到%。

新的一年已经到来

呼和浩特又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乘风破浪的呼和浩特向着“十四五”

铆足了“牛劲儿”冲鸭!

来源:呼和浩特新闻网综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