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黄河之水天上来;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是华夏五千年财富,更是黄河五千里资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经内蒙古高原,来到托克托县的河口镇,黄河急转南流,穿行于晋陕峡谷中,高山夹峙,一泻而下,至河南的桃花峪。这一段属于黄河中游。当年大唐明星李白用“咆哮万里触龙门”的壮丽诗句,精准描绘了黄河的这种雄伟气势。

黄河的上游和中游流经了黄土高原,它的重要支流渭河、泾河、延河、无定河、汾河都发源于黄土高原上。黄河的上游在未流经黄土高原之前,和人们常见的清水河流没有什么不同,但一经这里,就变成了一条浑黄的泥沙河,“黄河”正是由此得名。

公元一世纪成书的我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上曾这样记录:“河水重浊,号为一石而六斗泥”,这并不夸张。据观测,黄河每立方米水中含有泥沙37.6公斤,汛期最高竟达到公斤。现在这几年这个数据已经大大改观了。但黄河每年平均携带至下游的泥沙有16亿吨,这些泥沙主要是从这个被称为“沙松土散区”的黄土高原上被冲刷下来的。每年黄土高原肥沃的土壤大量流失,而下游河道淤积,形成了高出地面的“悬河”,历史上泛滥成灾的事情也不少。

进入黄土高原,大地铺盖一层深厚的金黄色土壤。这个黄土区域,大致西起六盘山,东至太行山,北连阴山,南抵秦岭,面积达58万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区曾达到43万平方公里),绝大部分属于黄河流域,少部分属于海河流域。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黄土区域。由于这种黄土土质疏松,很容易被雨水侵蚀,一遇暴雨,流水所过,泥沙俱下。黄土高原被割裂成了连绵起伏的丘陵和无数的沟壑。只有在陇东、渭北和晋南等地,还留下一些被沟壑切割开的大大小小的还把1-2千米以上的比较平坦的地面,叫做“塬”,就是黄土高原重要的农业区。

黄河在黄土高原连绵不绝的峡谷中穿流而下,经过壶口与龙门。壶口是黄河上的一个知名瀑布,几百米宽的洪流,突然跌入十多米宽、几十米深的壶形峡谷,势如奔马,声若雷鸣。在它下游几十公里的龙门,峭壁夹河对峙,水流湍急,出峡口后,河床豁然开朗。民间传说中大禹治水的“凿龙门”,指的就是这里,因此又被称为禹门。现在已经是著名旅游景点。

目前,黄河的干流上建成了刘家峡、盐锅峡、青铜峡、三门峡等众多大型水电站,就像黄河上的一串明珠,在防洪、发电、农田灌溉发面发挥综合效益,促进了当地农业、旅游业和秀美山河的建设。

经过新中国大力改造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高山远山森林山,低山缓坡修梯田;沟湾塔坝花果园,沿河荒滩变园田”,大量水利风景区、旅游区涌现,黄河水害变水利,山河面貌大为改善,壮丽图景欣欣向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