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讯推动城镇困难职工脱困解困是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工会以职工需求为中心,上下联动、多措并举,如期完成了全区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任务,截至年底,在档户困难职工全部实现解困脱困,其中,户深度困难职工、户相对困难职工、户意外致困职工全部纳入常态化帮扶。
讲政治顾大局谋全局。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将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纳入内蒙古自治区脱贫攻坚大局,坚持精准识别、精准对接、精准施策相融合。特别是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召开第十一次联席会议专项部署,建立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实施意见》,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工会牵头、部门负责、社会参与”工作机制,为合力推进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成绩显著,工作协同、资源共享汇聚推进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强大合力。切实加强与各部门的工作协同、信息共享和制度衔接。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困难职工解困脱困联席(扩大)会议,13个成员单位通报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情况。如,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会同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建立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平台,先后分5个批次对户全国级、自治区级困难职工进行了数据比对,共计条数据;协调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安排帮扶专项资金并及时拨付到位,年以来共拨付中央财政专项帮扶资金2.03亿元,共配套拨付自治区财政专项帮扶资金1.83亿元。
聚焦重点、综合施策,着力构建精准帮扶制度体系、工作体系、责任体系。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先后制定了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总体实施方案和三年工作规划,并围绕档案管理、资金管理、退出机制、效果评价等先后出台16项制度,各盟市、旗县(市区)工会也制定了相应办法、细则。全区各级工会紧盯在档全国级困难职工、自治区级困难职工和纳入“渐退期”管理的退档困难职工“三类重点人群”分类施策。
对有劳动能力的困难职工,通过组织开展京津冀蒙跨区域促就业招聘活动、线上招聘,为困难职工及其高校毕业子女搭建就业服务平台,提供岗位约16.9万个。
对因病致困职工,通过开展大病救助、医疗救助、慈善援助,组织参加医疗互助保障行动等方式保障一批。截至目前,全国级困难职工纳入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保险保障户,通过纳入社保制度覆盖户,通过纳入社会救助兜底户。
坚持将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分级联系工作,纳入联系基层总体方案中统一部署一体推进,分级联系、分户对接,着力构建精准帮扶责任体系。根据年底第三方机构对工会帮扶工作满意度专项评估,全区在档困难职工对工会帮扶效果满意度为97.05%,对帮扶措施满意度为99.34%。
创新引领、试点先行,以生动实践引领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创造性提出对全国和自治区脱困退档职工实行渐退期管理的做法,被全总采纳推广。先后总结推广了锡林浩特市总工会“互联网+工会帮扶”模式,托克托县总工会聘请义工参与精准识别,呼和浩特市总工会“进有标准、出有依据”困难职工审核细则,巴彦淖尔市总工会困难职工退出机制,鄂尔多斯市总工会困难职工集体评议机制,阿拉善右旗总工会精准识别“六步工作法”,赤峰市松山区总工会分级帮扶责任机制等经验,为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创新探路。
年,全力以赴坚决打赢城镇困难职工脱困解困收官战,紧盯“三大重点人群”,确保困难职工应帮尽帮。一是紧盯在档全国级困难职工,扎实推进“点对点”帮扶计划。按照“存量全覆盖、增量无遗漏”的原则,全区以户在档全国级困难职工为重点建立点对点帮扶“云台账”;同时还探索分类多层梯度帮扶机制,重点对户在档自治区级困难职工开展专项救助,如期完成了解困脱困任务;二是紧盯脱困退档困难职工,探索构建防困返困长效机制,重点对户已脱困但致困原因没有完全消除、工作不稳定、低收入的困难职工开展渐退期管理,实施动态监测,按照“脱困不脱责任、脱困不脱政策、脱困不脱帮扶、脱困不脱监管”的原则,加强日常关心关爱,加强经常慰问救助,防止返困;三是紧盯受疫情影响严重困难职工。在疫情防控期间,集中对户困难职工进行了跟踪回访,及时了解困难职工受疫情影响情况,及时下拨万元专项帮扶资金、出台10项专项帮扶举措,重点跟进、分类施策,确保凡困必帮,对缓解困难职工生活起到积极作用。
紧盯制度衔接,确保解困脱困工作向常态化帮扶顺利过渡。年,全总对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制度及政策做出重大调整。根据全总要求,研究制发了《内蒙古自治区困难职工档案管理办法(暂行)》《内蒙古自治区工会专项帮扶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暂行)》。《暂行办法》和《暂行细则》的出台为推进城镇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常态化奠定制度基础。
下一步内蒙古自治区工会还要继续做好帮扶救助工作:一是合力推进困难职工常态化帮扶工作。将联合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民政厅等十二个部门,共同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困难职工常态化帮扶工作的通知》,努力从制度政策衔接的层面,为实现城镇困难职工帮扶救助由脱困解困攻坚行动向常态化帮扶拓展提供保障;二是扎实巩固困难职工脱困解困成果。借重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完善的有利契机,深入研究困难职工需求构成和困难特征,创新帮扶救助方式,因地施策、因困施策、因人施策;三是大力加强帮扶队伍建设。探索借助社会组织力量充实基层帮扶力量,以选树宣传工会最美帮扶之星为契机,坚持以最美担当、最美奉献共同讲好工会帮扶故事。(王瑞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