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州路故城,金元时期军事重镇,丰州(今呼和浩特)支郡,既是贸易集散地,也是军队驻扎地
[年8月22日,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吉生太镇城卜子村]
图文/玉文丽华双行记
净州路故城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吉生太镇城卜子村,金朝时为天山县,设置前就是一处榷场(宋、辽、金、元各朝为了便于边疆各民族之间贸易,设立“互市场”称为榷场)。
榷场是因各地经济交流的需要而产生的,对于各政权统治者来说,除互通贸易外,它还有控制边境贸易、增加经济利益以及安边绥远的作用。榷场内贸易由宦史主持,除宦营贸易外,榷场的商人须纳税、交手铢(古代重量单位),领到证明文件,诸如关子、标子、关引等,方能入场交易。
金大定十八年(公元年)在榷场的基础上设军额剌史,将天山县升为净州,为丰州(今呼和浩特)支郡,既是贸易集散地,也是军队驻扎地,为朔北重镇。故城平面长方形,东西长米,南北宽米,城墙残高1至3米,基宽0.5-9米,地表散布有砖瓦、陶瓷碎片。
金朝时净州是通往漠北的交通要道,常接待蒙古使者于此,亦是蒙古使臣纳贡之贡道。公元年,铁木真被蒙古各部推为大可汗,尊称成吉思汗。这时蒙古的势力增大,金势渐衰。
在净州故城北40公里处,有一条大体东西走向绵延里的金代长城,一直由汪古部负责守卫。年成吉思汗率三路大军南下攻金,因守界壕的汪古部作内应,才顺利越过阴山,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成吉思汗的儿子术赤等率军攻占净州、丰州(治所在今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东胜州(治所在今托克托县大皇城)、武州(今山西五寨)、朔州(今山西朔县)等地。至年,忽必烈正式改国号为大元,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空前大统一。
净州故城从大定十八年(年)设军额剌史,到洪武中期(大约年),至少已经历了多年的历史。期间,净州始终是金朝和元朝的行政中心,更是军事重镇,是集政治、经济、文化为一体的中心城市。
元朝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为十路宣抚司,同时以都省官“某处省事”等衔,派到各地署事,行使中省权力。中书省和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依次为路、府、州、县。
元成宗大德以前,净州已经升为路总管府,直隶中书省部,距净州路故城方圆十公里的周边至少分布着4至5座元代故城遗址,在正北方向30多公里处,则是大都、西京漠南通向漠北的枢纽——砂井。年11月之前(延祐三年)元朝政府又将砂井设为总管府。
元朝时有四通八达的驿路,并在驿路上设有驿站,从今乌兰察布市境内过境的驿路有四条,即大都至上都的西路、上都经净州路到哈拉和林的木怜道、大同路至丰州的纳怜道、丰州到大者的驿道。
年,净州路故城发掘金元时期的墓葬32座,出土古钱币10余种公斤,部分为宋钱。由此可见,当时交易量之大,贸易之繁华,可称真正意义上的贸易集散地。6年5月,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