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求职招聘QQ群 https://www.edunews.net.cn/2021/hlw_0327/26623.html?ivk_sa=1023197a盛夏时节来到托县嘉丰农业田园综合体,立即感受到丝丝凉意。这里果蔬垂吊,花满枝头,绿植与水系环绕成景,空气都变得清新。日光温室、智能连栋温室、高科技无土栽培区、采摘乐园、儿童乐园、黄河梦幻水世界、户外拓展基地、游客服务中心、珍禽养殖区等活动区域令人目不暇接。正值暑假,不少游客举家前来,拍照、游览、嬉戏、观光……好不惬意。“我们这里是以特色蔬菜、园林花卉、优质水果、旅游观光为依托,坚持‘绿野黄河生态休闲农庄’的规划理念,以循环、创意和体验农业为主线,融合黄河文化、云中文化及蒙元文化,形成集田园农业、休闲观光、农事体验、绿色食品生产为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区域田园综合体。”嘉丰农业田园综合体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从田园综合体出来驱车不到5分钟的路程,就来到托县著名的黄河观景平台,观景平台位于黄河中上游分界点、大几字湾的拐点处,从山梁向外悬空48米,是目前全国同类项目中体量最大的项目。站在平台上,可以俯瞰美丽的农家田园风光,远眺黄河的壮美和沙漠的雄奇,独特的塞外风光让人尤感静谧和空灵。一路前行,车辆拐上了沿黄生态廊道,道路两旁的山坡、河岸,处处能看到一排排、一片片行道树、防护林和正在开花的经济林。托县地处黄河中上游的分界处,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托县既是沿黄一带的重点生态脆弱区,也是沿黄生态走廊建设的重要节点。近年来,托县全力抓好沿黄生态保护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划定了3.3公里沿黄生态保护区,推行了河长制、湖长制,严格执行24小时入黄水质监管。在加强天然林保护的同时,实施了沿黄生态廊道建设,目前已完成5.9万亩,让过去的黄河土山变成了如今的绿水青山,更是成了当地百姓的金山银山。一系列举措,是全县上下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所做的努力,一项项成果,是托县推进沿黄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最佳验证。走上沿黄生态廊道观景台,放眼望去四面绿树婆娑、鸟鸣虫唱,黄河水静静流淌,凉风习习拂面,让人顿觉心旷神怡。“过去这儿全是黄土坡,土壤沙化,一阵风吹来满眼满嘴的土。”托县林草局副局长张海伟自豪地说,“我们把托县从西到东沿线37.5公里的黄河北岸打造成沿黄生态廊道,总栽植面积计划实施7.4万亩,其中人工造林4.6万亩,退化林修复1.8万亩,景观提升工程1万亩,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面积达亩的绿博园工程,今年还搞起了林下经济,试种了一百亩辣椒,如果成功亩产值会得到极大提升。”据介绍,托县在沿黄生态保护治理过程中,百分之六十栽种的是经济林,就是希望在保护生态的同时能带动当地农户致富。从观景台看下去,大大的蓄水池蓄满了引入的黄河水,从这里再分散灌溉到各个区域。近年来,托县大力推广节水技术,投入5.1亿元,实施了麻地壕灌区节水改造项目,衬砌各类渠道公里,建设各类建筑物座,灌区水利用系数由过去的30%,提高到现在的57%。同时,大力推进工业节水、农业节水和再生水循环利用,积极倡导全社会节水行动,努力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郝家窑村就在山梁下,全村以沟梁湿地等自然景观资源为依托,立足独特的葡萄种植、渔业养殖优势,大力发展集葡萄采摘、农家乐接待、农业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产业,带动经济发展,实现增收致富。目前,全村葡萄种植面积达亩,年均葡萄产量达多吨,年创收万元。同时,以葡萄产业为基础,依托黄河和神泉旅游,大力发展餐饮服务业和乡村旅游,引导村民大力发展农家乐餐饮业,全村农家乐餐饮店已发展到39家,直接受益农户余户,年创收多万元,乡村旅游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全县大力推动沿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打造了神泉生态旅游景区、郝家窑民俗村、印象黄河玻璃观景平台、黄河麦野谷生态休闲旅游景区、黄河梦幻水世界、胡服骑射主题公园、革命历史纪念馆等一批景区景点。年旅游接待人数达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亿元。”托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副局长康兆鹏告诉记者。托县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不断丰富生态旅游元素,随着一个个特色优势品牌的形成,托县旅游产业也踏上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699.html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活力托克托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