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拿队上的东西,能做点啥就做点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托克托县新营子镇小口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韩永胜告诉记者,他的母亲81岁,是一名老党员,在被问起什么是“初心”时,老人说了这样一句朴实的话。自从年放弃煤炭生意回到小口子村当上村主任,年任职党支部书记,韩文胜牢记初心和使命,不遗余力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创先争优,做夯实基础的“实践者”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韩永胜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十分注重全体党员的学习教育,始终把自身建设作为一项根本任务来抓,工作再忙、营生再多,也从不动摇。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制度,认真开展“三定三亮三评”“主题党日”载体活动,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的首要内容,开展经常性教育,不断提高党员群众的思想认识和政治素质,引导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支部工作中建言献策、履职尽责。韩永胜常讲,村党支部有没有战斗力,村干部能否在群众中树立威信,“两委”班子团不团结是关键,公开、公平、公正干事是前提。今年以来,小口子村党支部实施了“村民说事”制度,通过“说、商、办、评”四大环节,发动群众敞开“话匣子”,把问题放在明面上解决,使村民真正融入参与村务治理,构建阳光透明的村级治理新机制。同时,进一步完善了三务公开制度,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消除了隔阂和疑虑,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勇挑重担,做群众致富的“领头雁”小口子村长期以来由于主导产业不明,生产力水平不高,发展思路不开阔,导致没有形成规模型经济实体,传统产业优势没有很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农民群众增产增收困难。针对这一现状,韩永胜立足于村情实际,出村出县考察学习,深入市场进行调研,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村党支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重要举措,制定了村级发展长期规划。采取“支部+企业+电子商务+农户”的农业产业发展新模式,探索了一条富民党建之路。他带领村民从无到有、逐步壮大粉条加工、苗木培育、调味品生产、环保型煤加工、养殖业等七大产业,实现了“强组织、兴产业、活经济、富百姓”的目标。年,在村委会院内建成小口子无矾粉条加工厂,使小口子村一百多年历史的传统作工方式粉条加工业的发展走出了一条品牌化、产业化的路子。粉条厂可日产斤干粉、斤湿粉、斤干马铃薯淀粉,一天产值净利润元,一年纯利润余万元,其收益可以通过投资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救济困难群众等形式实现效益反哺。依托内蒙古蒙果、圣铎2家公司发展苗木产业,建成占地余亩的苗木基地,与农户建立年底分红机制,使80户种植户致富有门道。雅融液体洗涤剂生产合作社、富贵来调味品专业合作社和蒙祥无烟煤生产合作社,为小口子村民提供了30个就近就业岗位,人均年增收元。此外,小口子村在村委会搭建起电商平台,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成了产业发展优势,把产业发展优势融入到电商渠道内,逐步将“互联网+”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一心为民,做服务群众的“贴心人”小口子村在年还是市级贫困村,当时建档立卡贫困户有72户,人。党支部紧盯既定脱贫目标,全面排查解决影响“两不愁三保障”实现的突出问题,采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为贫困户提供就近就业岗位和产业帮扶支持,通过一系列精准帮扶措施,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比如:村党支部向贫困户苏海军发放了基础母羊,并进行了养殖技术的帮助指导,如今,苏海军养殖的母羊数量已经达到了60只,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了2万元。同时,充分发挥党员帮联作用,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加强开发式扶贫与保障性扶贫统筹衔接,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截至年底,小口子村73户贫困户实现了稳定脱贫。年,面对村级水利设施薄弱现状,韩永胜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为突破口,积极协调上级部门,落实项目资金万元,完成黄灌区渠道衬砌15公里,购进变压器3台,完成了亩的旱地转化。年,为进一步改善农业水利设施,他积极争取一事一议项目资金,选址新打机电井2眼,铺设节水管网1万米,为农业集约化经营奠定了基础,为村民旱涝保丰收迈出一大步。年,他积极争取上级资金万元,对村主干道进行了修复,新建6米宽标准水泥路2.5公里。年美丽乡村建设期间,累计拆除危房户,完成危房改造21户,新建户,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得到优化,极大改善了农民群众的住房条件。在韩永胜同志的倡导下,村党支部持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村内组建了舞蹈队、歌唱队,逢年过节还扭扭大秧歌,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来源:呼和浩特日报(记者孙岳龙)校对:梁婧姝审核:刘军编委:阿拉腾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呼和浩特日报官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8355.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8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