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
7月21日早上,罗布泊及其周边地区综合科学考察队离开乌鲁木齐,向南进发。与年秋季的考察一样,第一站的目的地依然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
科考队所集中调查的罗布泊及其周边地区,从地理上看,主要分布在新疆天山山脉与昆仑山脉之间,聚焦在孔雀河、塔里木河和车尔臣河这三条重要河流与罗布泊之间的盆地区域(塔里木河流域的中下游地区)。而穿越天山山脉,从北疆前往南疆最便捷的一条通道,便是穿越干沟峡谷。
干沟峡谷位于托克逊县境内,坐落于托克逊县城和库米什镇之间,G国道纵贯而过。第一次科考队经过干沟峡谷时,就对这长达50多公里地带的奇特自然景观印象深刻:在国道两旁巍然高耸的山体映衬下,公路犹如一条细长柔软的飘带,在山间盘旋周转,而干沟一带层层叠叠的高山,或褐色或通体墨黑,沧桑庄严,即使是盛夏,也几乎见不到什么绿色,只有瀑布般壮观的沙子沿着崖壁奔泄而下。这一带气候干旱,道路始终处于上坡下坡的盘旋之中,对司机是个不小的挑战。
21日下午5点多,科考队抵达博斯腾湖。由于今年的科考调研小组有增加、各小组有着各自的调研任务,到达调查地点后,大家都迅速化整为零,消失在博斯腾湖滨湖湿地一带。
作为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博斯腾湖东西长达55公里,南北平均宽20公里,平均水深7.38米,湖面面积多平方公里,其大湖区烟波浩渺,水质十分清澈澄静,众多的小湖区则洲滩众多,芦苇茂密。与年秋季相比,主湖区的湖水从肉眼直观来看未见明显上涨,但湖泊西边湿地区及出湖河道中水位有明显上升。小湖区的植被绿意浓郁,高大茂密的芦苇在近岸处已长成了一道密密的绿墙,人畜无法进入。小湖区的沼泽里,也铺上了一层绿毯,即使是大湖西北角的戈壁上,一丛丛的木贼麻黄、梭梭也绿意葱茏。
科考队选择博斯腾湖作为起点的原因,除了它自身资源地位重要,是焉耆盆地的重要水源地,是我国历史上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焉耆古国的揺篮之外,重要的是它在水文联系上,是罗布泊主要入湖河流之一的孔雀河的源头。它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孔雀河的水资源量和水生态环境。
7月的博斯腾湖是慷慨的,科考队在湖岸的调查成果令人欣慰:傍晚时分风尘仆仆赶过来与大部分汇合的水生生物组,在博斯腾湖附近的溪沟里,居然发现了一条一尺多长的新疆大头鱼!新疆大头鱼,又称扁吻鱼、龙鱼、虎鱼,最早生存于石碳纪和二叠纪,是名符其实的古化石级鱼类,虽然曾经在罗布泊及周边河湖广泛分布,但如今几乎野外难觅踪迹;与昆虫组结伴而行的陆生脊椎动物组也收获不错,接连偶遇了狐狸、野兔,居然还撞见了一只慌慌张张逃入水里的胆小河狸。不错,就是那种平时爱在湖泊河流筑坝的河狸,通常它都是白天睡觉、夜晚才出来活动,虽然科考队员发现它时,光线还充足,但时间上已是晚上7-8点了;土壤组的取样,工具改善后,取样速度大为提速,且明确针对不同植物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的关系进行比对取样;植物组对生机勃勃的湖岸植物十分兴奋,木贼麻黄、沙拐枣等相较于第一次调查未发现的新物种一一大方亮相;新加入的地下水文水环境组与地表水文生态组,则结队踏勘了沼泽湿地区域和湖泊南岸沙地中的地下水露头区域……
晚上9点多,科考队结束第一天的野外考察。而此时,光线由正中午白花花耀眼转为温暖橘色的大太阳,还悬挂在地平线之上,不舍得结束一天的时光。
文/gone审/Shanlong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