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黄河下游支流少,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感谢提问,笔者认为关于黄河下游支流少这个问题,应该属于“科普”性质的,毕竟黄河下游形成支流甚少的这一独特地理现象是多种作用的结果,需要从科学的角度加以分析。我们都知道,黄河是我国第二、世界第五长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发源于有着“亚洲水塔”之称的青藏高原,干流先后流经了我国的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以及华北地区的9个省级行政区,总长约公里。通常情况下,河流上中下游的划分标准主要是依据地貌单元、河段特征、成因、长度,甚至是习俗等方面的原因来划分的,黄河的中、上游的分界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托克托县河口村,而它的中、下游的分界点则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北郊的桃花峪。从黄河上中下游的分段来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概括起来分别如下:1、黄河上游主要流经了我国的高山高原地带,由于坡度大落差大,水力资源蕴藏量较为丰富,而且黄河上游地区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较强,因此河水较为清澈,流量也比较均匀,而黄河流出青铜峡谷之后便进入了水渠纵横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2、黄河中游由于流经了我国乃至世界上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黄土高原,不仅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较弱,而且这一区域雨热同期且夏多暴雨、洪峰流量大,会发生洪涝灾害,甚至还会引起泥石流、滑坡、塌陷等灾害,农田、住房、道路常遭到破坏,黄河中游最典型的特点就是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因此造就了黄河成为世界上有名的含沙量最大的河流;3、黄河下游主要流经了我国的华北平原,黄河流出桃花峪之后,由于地势迅速放缓,河道不仅坡度变小,而且河道变宽和变浅,受此影响中上游特别是中游河段所携带的泥沙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便大量的在下游河段沉积,使得下游河床不断被抬高称为“悬河”,有的河段河滩甚至高出两岸地面10米左右,这也就相当于黄河下游两岸的大部分大堤成为了分水岭,因此鲜有河流汇入。综上所述,黄河下游支流少的原因有很多,主要与气候、地形以及人类活动等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但概括起来其根本原因是中游河段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得下游河段成为“地上悬河”,两岸大堤已成为了黄河干流与其他水系的分水岭,因此支流甚少。不过,既然黄河泥沙淤积那么严重,而且河沙的质量要比海沙强不知道多少倍,为什么没有大量开采河沙作为建筑用沙呢?以上内容,欢迎点评和补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75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