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托克托县有一座古城,叫黑城。这里的麻糖相传十里八乡,穿行村里,不时就会看到糖房字样的民居散落村中。围绕古城而居的村里人一代接着一代传承着做麻糖的手艺,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目前,该项技艺已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市级批准。
托克托县黑城麻糖农民专业合作社出品的黑城麻糖
麻糖是传统特色小吃,起源于明代。而托克托县的黑城于明洪武二十六年(年)始筑城,以驻军防守。托克托县学者黑城村人刘俊先生在《黑城春秋述略》说:“明朝初年,为了防御和打击元朝残余势力的入侵抢掠,于明洪武二十六年(年)始筑城,以驻军防守。据《山西通志》载:明置镇虏卫于东胜左卫东,当在今托克托厅黑城。
《明史·地理志》记载:镇虏卫,洪武二十六年(年)二月置。又载:镇虏卫,永乐元年(年)二月徙治。宣德元年(年)还旧治。正统十四年(年)徙治天成卫(今乌兰察布市凉城县),而卫城遂废。镇虏卫两次设置共使用30余年,隶属山西行都司。镇虏卫和周边的玉林卫(今和林县新店子榆林古城)、天城卫、云川卫、东胜左卫(托克托城)、东胜右卫(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一样,均为明王朝北部边界所筑的多座卫城之一,是明朝初年重要边镇,为巩固明王朝统治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这些边镇卫城之所以建置、废、又复置,最终废是因北方少数民族部落对明王朝形成军事威胁而不可抵御时,该地的军民不得不撤到长城之内,人走城废。
黑城麻糖作坊式生产,纯手工制作保证出品品质
黑城的麻糖好吃出名?一方水土养一方特色,缘自这里的水土好。用当地所产小米、黄米和大麦等。经过传统工艺和古法熬制,形成入口酥脆,甜而不腻,吃完不酸的特点。无任何化学污染,无任何添加剂,是一种纯天然绿色食品。黑城麻糖以香、甜、薄、脆的独特风味闻名于世,具有香而不艳,回味无穷,形似玉梳白似璧,薄如蝉翼甜如蜜的典型特征。黑城麻糖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有暖肺、养胃、滋肝、补肾等。
夏初,当小米等麻糖原料的嫩芽,刚刚拱出泥土,我们走进黑城村。麻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领头人高成名一说麻糖,就停不下来。他说的最多的是,他不满足目前作坊式生产的老生产格局。他要带领麻糖生产户创建精品品牌,打造休闲、营养和健康的美味食品。高成名是回乡创业的黑城人,他辞去内蒙古第一机械厂工作,来到家乡。一机厂是有名的军工企业,在那里上班,曾经是许多人的梦想。但家乡的情结,始终都割舍不断。几年前,他曾当过黑城村村委会主任。这几年,他通过走访麻糖重点产地湖北孝感,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和收获,决心带领黑城村的村民,把麻糖产业搞出点儿名堂。
托克托县黑城麻糖农民专业合作社村民正在制作黑糖
年12月19日,由他牵头成立了“托克托县黑城麻糖农民专业合作社”。麻糖是一种传统的休闲食品,也是非常讲究的食品。在中国,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麻糖年年都受到人们的尊崇,即使你是富翁,或者高官。过小年,吃麻糖。大人对孩子说,沾住嘴,不瞎说。祭灶,这一天天南地北,中国的每一个角落都如此反复,送灶王爷上天,供上麻糖,是为了粘住灶王爷的大嘴巴,不然他会到玉帝那里去胡说八道,给人间带来麻烦和不幸。其实人们不信但又信以为真。站在黑城村古城墙上,我们被它的古老厚重的人文所震撼,真有一种穿越历史的时空感觉。整个村子是围绕着城墙盖的,靠近城墙的好多房子,都是一半挖进了城墙,是一种半窑洞的建筑。我问了几家住户,这房子是什么时候建的?得到答复都说具体年代不详,也有的说是明代清代时候就有了,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87岁的刘老汉说他爷爷就在这孔窑洞出生到死。
黑城麻糖工作坊,千年孔窑洞几代人传承古法熬制技艺
《黑城春秋述略》所说:“历代先民组织人力开渠、打坝、筑堰、引洪淤澄土地。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劳作,造出了千顷良田。东山对地表的压力,使靠近东山的黑城地表水位很浅,水质又好,适宜浇灌农田。春天,山上的冰雪融化,汇入河中,人们用河水浇地,利于适时播种,夏季天旱时提取井水浇灌。
因此,黑城地肥水美,旱涝保收,地理条件十分优越。黑城的先民们在这块沃土上繁衍生息,再加上外地移民大量迁入,逐渐发展成为拥有多人口的较大村镇,其中多数居民是在清朝年间走西口而来定居的山西人。刚来时,他们在城墙外面居住,或打窑或搭棚。居住在南城墙外的叫南门,东西城墙外的叫东门、西门,北城墙背阴,所以居民选择离城墙1公里处居住。先人相信风水之说,认为不能在空城内居住,所以城内营造为良田,而且是最好的土地。村民在城外环城而居,且只有一条街道,成形甚为齐整,且一直保持到文革中期,其后才打乱了原有的建筑格局。
托克托县黑城麻糖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黑糖产品即将出厂进行销售
黑城村有古老的历史和传说,它造就的麻糖品牌,已不满足于沾住嘴的传承。我们看到专业合作社的成立,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注册了“黑城麻糖”商标。高成名说,他要让“黑城麻糖”成名,并且要改变“粘嘴”麻糖的过去,创造一个全新的概念,把人“粘”住。
(来源:中国网)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活力托克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