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春天的公路
这是一座你去了便会爱上的山城小镇。老牛湾和老牛坡荟萃于这片土地,黄河与长城不期而遇温暖握手于这片土地。这里山环水绕,风光迷人;这里物产丰富,资源得天独厚。这里不仅有诗画中小桥流水人家的生活,还有路上转不完的美景,吃不够的美食,道不尽的风情……
回想过往
车难走路难行
回想过往,数十年前的这里却很少有人踏足,鲜为人知。山城小镇在外乡人的心目中,似乎一直是贫穷、偏远、落后的代名词。车难走,路难行,肩挑背驮日子苦,交通是山城小镇经济发展的瓶颈和阻碍。新中国成立前,清水河县除绥清汽路及坡(头窑)刘(胡梁)大车道外,尚有较大四道,即县城至镇川口,通往山西省平鲁县;县城至喇嘛湾通往托克托县;县城至上城湾,达河西准格尔旗;县城至红门口,入山西省偏关县。其余皆为崎岖小道。民间往来,人们多为步行或乘马骑驴。
路--是山城小镇摆脱贫困的关键。只有打通山路,山城小镇的脉搏才能与时代共振;只有打通山路,山城小镇的人民才能过上幸福生活。人们在期待,期待着闭塞的山城能创造出人间奇迹。然而,想要在这重山峻岭间开辟一条像样的路是何其难啊!在老一辈的记忆中,新中国成立初期,清水河县能通车的土路仅有多公里,且路基狭窄。道路穿村过庄,没有像样的桥涵。遇到山岭绕着走,遇到河流只能在水里铺石块,搭建个简易的漫水桥。那种踩在柏油路上的奢望想都不敢想。
风尘几十年,人们因路难行不知饱受了多少苦难。在我的记忆深处,那年车走石峡口,现在想想依旧是心有余悸。此路盘旋于山间的斜坡上,泥泞陡峭的盘山土路仅容一车通行。车子在艰难的行驶着,车上的人几乎都是屏住呼吸,目不敢斜视,心一次次提到嗓子眼上。我也丝毫不敢放松警惕,把本来不大的眼睛也睁得大大的,紧盯着路面。这时,我才真正有了那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觉。依着山势,车在弯弯曲曲的公路上爬行,每翻过一座山时,大家都会悄悄地吐口气。当然,车在平直的路上行驶也好不在哪儿,总感觉车在路上跳,人在车里跳,心在肚里跳,尘土四处跳。一程下来,人人貌如兵俑,神如堕五里雾中,除了感知体酸背痛,就是感叹生命的可贵……
农村公路建设开始
翻天覆地的巨变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山城,当人们的潜意识里认定“要想富,先修路”,当县委、政府英明运筹“发展经济,交通先行”,沉寂了多年的山城小镇开始沸腾了。一支支建设大军奔赴大山深处,在这里安营扎寨,披荆斩棘,劈山开道;跋山涉水,建桥拓路。数辆铲车、压路机、挖掘机联合作业,往来穿梭,成百上千的工人脸膛黑红,汗珠扬洒。几十年过去了,筑路者,几经奋进,几经挥洒汗水,终于把荒山野岭劈出一条条缤纷的彩带。
岁月无法磨灭我们的记忆。翻看曾经的旧照片,我们的心灵再次受到强烈的震撼。它,真实记录了交通人修建各条公路那个热火朝天的场面,也勾起了我们对那段岁月的回忆。忘不了那些难忘的日子:年国道线通车了。剪彩那天,乡亲们兴奋不已,奔走相告,不约而同聚集在村边的公路上,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山城的人民欢天喜地庆贺这大喜事。看吧,小伙子们已发动摩托带上心爱的姑娘,一路向东。村里也不知是谁家的大爷,竟然高兴地脱掉了鞋,颤悠悠的走了起来;久违的柏油路,行走起来是那样的春风得意。这流光的大道,是借党的春风修建的,造福了山城一代又一代的子孙。年建成了我县境内黄河流域的第一个码头——老牛湾码头,它的落成给我县旅游文化事业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年国道南线一级一幅公路,在一千四百六十个日日夜夜建设中,以豪迈的气魄和惊人的速度,把文明和希望送进小镇,送进乡村,送进了翘首企盼的农民心中,送进大山深处千家万户。如果说这条路带给大人的是一种企盼,对孩子来说,它带来的更多的是新奇。阳湾小学紧邻国道,那里校长说:“我们学校很多孩子没见过挖掘机、摊铺机,更不知道一级公路为何物。一放学,学生们就站在远处专注施工现场。”在贫穷闭塞的农村,一级公路就这样走进了孩子们的内心,为他们打开了一扇认识外面世界的大门。年国道线清水河至大饭铺段一级公路的建成通车,不单单拉近了县乡与盟市间的距离,更是服务于沿线农民致富的快车道。荣乌高速公路和准兴两条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不仅给山城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小的助益,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的产业蓬勃发展。
一条条路,见证着清水河县这座山城的发展,山城也在改变着家乡人民的生活。近年来,山城小镇的农村公路建设也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农村经济随着公路的延伸也开始活跃起来。过去藏在深闺无人识的石灰岩、白云岩、耐火粘土、高岭土、煤、铁石、铝土等30多种矿产资源,如今将随着农村公路的建设得到更好的开发利用。老牛湾的黄河鱼和黄河虾,窑沟的米醋,喇嘛湾的海红果、果丹皮,韭菜庄的胡麻油,清水河的小香米,口感独特的酸米饭和香甜粘软的油炸糕也已快捷地摆上了外地人的餐桌……各种小型加工厂,各种养殖大棚,各种林果产业基地,犹如烂漫的山花,在乡村绽开。
交通线”是一条
“旅游线”
“也是一条富民
的“产业线”
“交通线”是一条“旅游线”。路网结构的持续改善,催生了山城旅游业的兴起。老牛湾的神奇秀美,老牛坡的红色文化,贾浪沟的自然风光,北堡明长城的雄伟壮观,岔河口四公主石碑的古朴肃穆,摇铃沟的山青水秀,八龙湾的龙眼飞瀑……不少游客慕名而来,秀丽的山水风光与蜿蜒缠绵的公路交融辉映,足以抚慰你那颗在旅途一路风尘仆仆而疲惫的心。
“交通线”也是一条富民的“产业线”。山城在沿交通主干线建设了生态林果特色产业。每种林果种植面积都以百亩、万亩计,形成了规模效益。路畅了,产业兴了,致富门路也就更多了。
四通八达的
路网几乎
覆盖了整个山城
农村路连接千家万户、旅游路延伸千山万水、产业路通往万园千企……一条条农村公路仿如相互连通的“血管”,犹如脉络为乡村源源不断地输入养分,构建了农村内畅外联的格局,带来了农村新的蝶变。
公路发展70年,创造了无数辉煌。令人振奋的是,至今,公路仍在延伸,四通八达的路网几乎覆盖了整个山城。当一条条新建的公路环山而起时,我们仿佛听到这座山城拔节的声音,火辣的山城就这样蜕变成了神话。
作者简介
张瑞秀,现就职于清水河县交通运输局。清水河县作家协会会员,擅长散文写作,喜欢将生命行走的声音用文字温暖自己,作品散见于内蒙古交通报,活力清水河、清河创客等网络平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1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