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种地,用物联网就能实现土壤墒情监测;“慧”旅游,景点在哪里,掌上一览无余;“慧”治理,“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在线一体化政务服务,让农牧民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城乡“数字鸿沟”逐渐缩小,更多农牧民共享数字经济红利。抢抓机遇,先试先行。内蒙古数字乡村建设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快速推动,一幅数字强农、数字治村、数字富民的发展画卷徐徐展开。握指成拳,掀起数字乡村新浪潮打个电话,立刻就知道今年该种啥、种多少。这样方便快捷的操作,在赤峰市农牧民的生产中已经不是新鲜事儿。“早些年,种地不懂市场需求,看似大丰收,可一算账才发现损失惨重。如今,我在种地上有啥疑问,只要打通就能解决。”敖汉旗丰收乡张家沟村种植大户孙晓东乐呵呵地说。“”是全国农业系统公益服务统一专用号码,赤峰市的“”是自治区唯一一家独立运行的盟市级三农服务热线平台。赤峰市农牧技术推广中心信息科科长李文华介绍,平台创造性地取消电话回拨环节,通过直接连线专家实现三方通话。凭借“”热线电话和独具特色的农牧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工作,赤峰市构建起“有声有色”的农牧业信息化建设体系。通过农牧业网站平台,依托国家“金农工程”、中央组织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工程”和农业农村部“三电合一”农业综合信息服务项目以及信息进村入户试点项目,已建成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信息服务工作体系。并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构建起数字化的产业数据链。从靠经验到靠数据,农牧业服务数字化的背后,是内蒙古加快数字乡村建设的铿锵步伐。——工作协调机制日益完善。建立健全了自治区党委网信办、自治区农牧厅、自治区发改委、自治区工信厅、自治区通管局等相关部门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工作沟通和调度,形成工作合力。——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强。印发《内蒙古自治区数字乡村发展主要任务分工方案》,明确内蒙古数字乡村建设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责任分工。将数字乡村建设相关指标纳入自治区数字经济监测评估考核体系,加强对数字乡村建设的监督考核。各盟市也都逐步加大了对数字乡村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着力推进试点建设。年10月,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兴安盟扎赉特旗获批成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全国共个县)。试点建设有序推进,形成了可借鉴、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及做法。敢为人先,典型先行。内蒙古高频次、高起点推动部署数字乡村发展工作,数字乡村之潮涌动在内蒙古大地。数字赋能,开启产业发展新模式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看庄稼长势,灌溉、施肥、温度等各项农业生产指标通过手机操作就能进行,科研单位发挥科教资源优势,通过远程指导、派驻研究生等方式,线上线下对种植户进行科学分析和农技指导……这些听起来“高大上”的操作,正成为扎赉特旗农民的日常。如今,高科技在农业生产的各环节、各阶段都施展着“魅力”。除了智慧种植、智慧管理,扎赉特旗还将智慧赋能于农产品销售,开发“三链合一”的“绿芯”数字身份集成系统,为优质农产品配发“一物一码”数字身份证,通过扫描相应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8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