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包头日报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经过几年的示范推广,面积和效益逐年递增,年推广面积达到4.5万亩,面积居全国地级市第一,实现了玉米不减产、纯增大豆,被农业农村部确立为首批重点推广地区
□记者张富博
不久前,随着固阳县润植丰产合作社播种机停止轰鸣,我市年37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圆满完成。
玉米搭档大豆的种植方法,可以实现玉米、大豆协同高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去年秋天,固阳县试点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农户们迎来了大丰收。每当提到这些,当地群众最感谢的就是市里的党员科技服务队。
组建团队
百名科技人员以技助农
百人科技服务团队实际上有人。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年,我市在自治区率先引进四川农业大学杨文钰教授团队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经过几年的示范推广,面积和效益逐年递增,年推广面积达到4.5万亩,面积居全国地级市第一,实现了玉米不减产、纯增大豆,被农业农村部确立为首批重点推广地区。
今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被确定为市农牧局主要示范推广的技术之一。为确保该项技术全面推广,市农牧局充分发挥党员技术骨干、党员科技特派员科技工作排头兵作用,抽调名业务能力强、工作积极肯干的党员干部,成立了专家技术指导组、工作组、后勤保障组、指导组联络办公室组成的科技服务团队。
从4月初开始,这名技术人员与旗县区农技推广服务力量一道,建立专项服务团队,深入一线蹲点,开展分区域、分环节、分季节、分主体的全方位、全过程服务。
“农民对这项技术非常感兴趣,但与清种玉米相比较,种植过程略有繁杂,这就需要我们农技人员手把手地教农民怎么种、如何开展田间管理等。”市农牧科学技术研究所粮食作物推广中心技术人员萨如拉说,经过农技人员开展的“一对一、面对面、点对点”服务,熟知新技术的农机农艺技术措施的村民更有信心尝试新技术。
锐意进取
在服务基层中展现担当
“他们是一支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的队伍。”已连续四年试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一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对记者说。
据了解,在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过程中,深入固阳县的科技服务团队结合我市畜牧业特点,创新性开展了“为养而种”的青贮玉米与籽粒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即“4+4”模式。经全部混合青贮测产,产量可达4.5吨以上,较常规青贮产量高0.5吨左右,营养指标各成分已经取得数据,其中蛋白含量较常规青贮提高1个百分点。该技术首次在后山℃积温下取得成功,为全国该积温带条件下米豆间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现玉米间作大豆机械化作业是推广玉米间作大豆农艺最大的考验。
面对这一困难,科技服务团队围绕播种、除草、收获等农业机械,在引进玉米精量播种机、一膜双行玉米、大豆播种机、大豆专用收割机等外地现成机具的同时,充分发挥工业优势和农业科研技术优势,农牧业科技人员、种植大户、农机手齐上阵,根据推广需求,自己研制、改装适宜的机械,成功后再请农机具生产厂家绘制图纸、批量生产。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服务队与合作社已自制了专用隔离除草机,用小麦收割机改装了大豆收割机,通过改装一批、购置一批、研发一批等多种手段,初步实现了机械化。
甘于奉献
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玉米是单粒播种,大豆采用穴播,每穴播种2至4粒,玉米和大豆的株距都保持在10.5厘米,这样就能保证玉米和清种时的产量相当,纯收一季大豆。”科技服务人员耐心说道。
在全市5个旗县区23个乡镇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里,农牧科技服务团队在现场一边讲解、一边示范,为农户传授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细节,是今年春播种以来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农民有需要,党员去服务。为了帮助更多农民掌握种植技术,科技服务团队还印制了上万份《包头市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规程》。同时,通过录制“小视频”、发放“明白纸”等方式,与田间生产一线指导服务相结合,确保种植技术入脑入心入田。
到了晚上,很多科技人员还通过“玉米大豆复合种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1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