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高昌区、鄯善县比起来,托克逊县往往会被人忽略,不过至少对于乌鲁木齐人来说,提起托克逊,都会想起来那里的拌面,而对于乌鲁木齐的户外徒步、自驾者来说,托克逊几乎就是乌鲁木齐户外活动的后花园。
而吐鲁番本地人说起托克逊,也往往会半开玩笑的说,托克逊人撒尿都是冲着乌鲁木齐的——以此来表明托克逊与乌鲁木齐的关系更为紧密。
这一期,让我们看看托克逊都有着什么标签。
本文选自《不一样的吐鲁番:深度自助游》各区、县旅游线路前的综述部分。
标签一:吐鲁番地区的“老幺”和咽喉
托克逊位于吐鲁番盆地的西边,面积为1.75万平方公里,虽然在吐鲁番三区县中面积中略大于高昌区,但一直以来,却似乎是排名最后的一个,比如人们说起吐鲁番盆地来还会有另一种表述方式,即:吐鄯托盆地——气象上似乎一直都这样叫。所谓吐鄯托,当然就是吐鲁番(高昌区)、鄯善和托克逊,在这种表述中,托克逊作为老幺,派在最末。
但是托克逊在历史上却一直是北疆通往南疆的咽喉,到今天依然也是,穿过托克逊的国道就是乌鲁木齐通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必经之地。
标签二:乌鲁木齐的隔壁
托克逊因为紧邻乌鲁木齐,历史上也因为牧场等问题和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一直纠缠不清,事实上,乌鲁木齐的一些地方,历史上就是托克逊牧民的冬季牧场,直到本世纪初,乌鲁木齐每年冬季还要给托克逊付草场占用费,最终于年,通过将乌鲁木齐以前的南山矿区(南泉区)划与托克逊,才得以解决。
托克逊虽然紧邻乌鲁木齐,但二者的地理特征和气象基本是截然不同,唯一相同的大概也就是双方交界的天山山区。人们都知道,只要乌鲁木齐下雨,吐鲁番就会刮风,而这个刮风,首当其冲,也最为劲烈的,就是托克逊,因此托克逊又被称为“风城”。
标签三:托克逊的“风水”
当地关于风的故事很多,比如一个段子说一个男子因为风大而无法赶路,只好留宿在了一位寡妇家里,留下了“人不留人风留人,风留一夜”的句子——这个故事有着各式各样的版本,分别有酒桌上的说笑版、历史故事的演绎版以及过滤后的“消毒”版等等,但无论哪个版本,都说明了托克逊的风大。当地人甚至有用风来洗手的说法,就是洗手不用水,伸在风里就能洗干净手,这个如果你赶上了,可以亲自试验试验。
而托克逊同时也是整个吐鲁番地区最爱闹水灾的地方。这是因为托克逊相比高昌区和鄯善,更接近天山冰川地带,由于托克逊植被稀疏的原因,山中一旦降水,便极易引发山洪,年7月19日,托克逊就遭受了一次特大山洪,托克逊境内的阿乐惠镇、克尔碱镇等都深受其害,资料记载,在克尔碱镇的艾格日村,接到警报的村民爬上高坡,便眼看着7米多高的洪水将整个村庄一扫而空,如今,洪水之后的艾格日村成为了一个新的遗址,也阴差阳错的成为了户外旅游的一个景点,并且有了一个新的名字:“红河谷”。
标签四:拌面拌面
托克逊最为知名的无疑就是拌面了,基本上只要提起托克逊三个字,新疆人民立刻就会自动脑补上拌面两个字。拌面,也叫拉条子,实际上就是圆形的拉面。作为新疆标志性的食物,拌面是新疆人民的最爱,虽然在新疆,拌面遍布,种类多样,但托克逊拌面的名声却是最为响亮的,至少在乌鲁木齐,随处都可见到拌面馆子打着“托克逊拌面”的牌子。
托克逊拌面之所以如此著称,其实就是与其地理位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南来北往的人,都会路过托克逊,也大都会在托克逊用餐,而托克逊的拌面又以油重、量大、味厚见长,颇具新疆豪放雄浑的气质。如今,小小的托克逊县城仅大小拌面馆就有多家,而直接从事拌面的从业人员就达到人以上,而我们要知道,托克逊县城才只有2.2万多人口,光经营拌面的人就占到了县城人口的6.8%,也就是说,十四五个人里面就有一个直接经营拌面的。这使得托克逊毫无疑问的成为了一座拌面之城。
自年开始,托克逊每年秋季都会举行拌面节,热闹非凡。当然,即使不是拌面节,托克逊也是大密度分布着各类拌面馆,食客云集,熙熙攘攘。如果你对面食不抵触的话,那么去托克逊,千万不要错过去吃上一盘托克逊拌面。
答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