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辣椒无国界。从印度魔鬼椒、泰国辣椒,到遵义朝天椒、湖南剁椒、四川二荆条......作为调味料,辣椒以刺激痛辣的快感收服了世界各地的大批吃货。

在无辣不欢的饮食文化背后,是一张辣椒业的种植版图。而在内蒙古,或许,你并不知道,有两个地方被辣椒赋予的“红艳艳”,正成为当地产业的龙头。

这两个地方,一个是中国最大的县域红干椒生产基地,一个是拥有“灯笼红”辣椒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

这两个地方,一个叫开鲁县,一个叫托克托县。辣椒的品种一个叫“红干椒”,一个叫“灯笼红”。

02

在内蒙古的地图上,开鲁县介于东经—、北纬—之间,在内蒙古北部;托克托县在东经°2′30″—°32′21″、北纬40°5′55″—40°35′15″,在内蒙古中部,两地车程相距公里。

相隔千里,两地却因着辣椒这一红艳艳的农作物,有了共同的产业发展方向。

据《开鲁县志》记载:红干椒在开鲁的种植历史最早能够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当时的开鲁县就有部分乡镇村在一家一户的庭院中零星种植,近年来,红干椒的种植规模遍布到了全县各个乡镇。

开鲁红干椒汲取西辽河的滋养,辣椒皮红肉厚、色质纯正、果实细长、品质优良,产品销往国内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并出口新加坡、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目前,开鲁县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县域红干椒生产基地。

03

同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呼和浩特市托县,辣椒种植史已历百年。黄河岸边、沙梁之下,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地理环境造就“灯笼红”辣椒椒体大,椒尖钝,颜色赤,色鲜肉厚、香而不辣,色、香、味俱全,畅销湖南、湖北、广东、重庆等14个省市。

开鲁县的红干椒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40多万亩,周边辐射20多万亩,总产可达2.4亿斤以上,占全国红干椒种植面积的13%,占总产量的17%,到“十四五”期末,开鲁县红干椒深加工企业将达到50家,产值将突破50亿元。

作为特色产业,托县辣椒为当地人民带来不少收益,已成为当地致富的重要来源之一。年,托县红辣椒种植面积约余亩,每亩产量约为多公斤,全县辣椒总产值约多万元;年,托县红辣椒种植面积约亩,每亩产量约公斤,产值约多万元。辣椒种植业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新引擎。

04

开鲁县把红干椒种植称为“红色产业”。这一红色产业的品种开发已达多个。在深加工上,开鲁红干椒也研制开发了辣椒酒、辣椒丝、辣椒籽等系列产品,但大部分的红干椒还只是被加工成辣椒酱、辣椒末、辣椒碎等初级产品,为国内外辣椒企业提供原材料。

而托克托县的“红灯笼”辣椒,限于产量和知名度,只能在当地发挥影响力。“灯笼红”产业升级还遥遥无期,只能从采摘到晾晒到捣碎再到炝锅,托县炖鱼、炖豆腐,粉汤,拉面中,寻找香而不辣的灵魂。

05

无论是拥有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双认证”的开鲁红干椒,还是代表呼和浩特参展中国农畜产品绿色博览会的托县辣椒,辣椒产业在内蒙古的农牧产业中的地位,相比于出奶产业和玉米产业2个千亿级巨无霸,以及肉羊等8个百亿级优势产业相比,体量还相去甚远。但是,作为县域的特色农产品,红红的辣椒给当地椒农来说,则是致富的方向。

据说,“老干妈”采购的干辣椒中约三成来自新疆,而内蒙古与新疆的纬度相同,种植条件相类似,同样是众多大型餐饮企业采购原材料的重地,内蒙古的辣椒还大有可为。

我国28个省区种植辣椒,形成了16个重点辣椒产区。近日,遵义举办的国际辣椒博览会上,开鲁县在“全国辣椒产业十强县”名单中排名第五。

而在产品深加工上,如何让内蒙古县域经济的种植者种出高品质的辣椒,推进辣椒产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建设和标准化生产,实现辣椒产业的产供销的对接,则任重道远。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抄袭搬运必定追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