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与白癜风患者心心相印 https://auto.qingdaonews.com/content/2018-06/19/content_20138493.htm文/陈玉琪年,辛元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毕业,医院、医院医院的高强度工作后,她选择在南医院“躺平”。她形容自己是无师自通、不随大流的“临床躺学”先行者。所谓“临床躺学”,起源于知乎,它的“创始人”、同时也是普外科医生陈子杨概括,其核心思想是“走进舒适区”。知乎问题“临床躺学到底是什么”获得近90万浏览医院学习、工作过的年轻医生,正在“逃离北上广”,放弃成为顶尖专家,回到小城市,获得轻松、稳定的生活。“临床躺学”缘起:出走大三甲,回基层躺平因为一次采访,陈子杨觉得自己被人摆了一道。在自媒体“医学界”对陈子杨的采访中,“躺学”本意被曲解,将他塑造成是一个得过且过、消极怠工的医生,每天上午10点做完三台切除胆囊手术后,就能下班“摸鱼”。陈子杨对这样的误读感到很生气,他提倡的“临床躺学”,不是不负责任、不求上进。他认为,“临床躺学”适用于那些不适合科研与高强度工作的医生,他们可以医院的恶性竞争,回到家乡,进入三医院,适当的工作量能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对医生而言也能获得更高性价比的职业生活。这与传统的医学生就业观颇为不同。此前,平台好、收入高、医院才是就业首选。医院竞争日趋白热化、对医生的学历和科研要求水涨船高的背景下,年轻医生想要凭医院争得一席之地的难度越来越大。医院为例,其年医师岗位接收的71名应届毕业生学历均在硕士及以上,博士学历65人,且多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等知名医科院校。北京大学医学部年-年名毕业生就业去向(图片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生就业去向报告》)因此,“临床躺学”引发了许多年轻医生的共鸣。6年前,陈子杨本科毕业后,回到家医院工作,没有发生过医疗事故和医患纠纷,今年顺利通过考试,评上了主治医师。相比之下,医院的晋升之路要难得多。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医院的医学博士刘不言介绍,医院升主治医师的文件写着可以不提交论文,“但实际上没有科研成果是肯定没戏的,别人都有,就你没有,你都不好意思上台说话”。从住院医师到主治医师,再到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医生每次晋升都需要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务,医院甚至还引入了“非升即走”的机制。医院为例,新进医师按培养模式不同,在聘期内需要完成5~17分不等的学术绩分,如果聘期届满但未达到条件,医院将终止或解除聘用合同。医院新进医师聘用模式与培养要求(图片来源:《医院年度招聘公告》)因此,对医院工作的医生而言,不仅临床压力大,还多了科研这项必修课。“即使有了职称,医院一般都是高职低配。”刘不言说,“拿着主治的头衔,干着住院医的活,给住院医的钱。”刘不言所指的“住院医”,即住院医师,在现行的医疗体系中,医生由职称定薪,从住院医师(初级职称)、主治医师(中级职称)到副主任医师(副高级职称)、主任医师(正高级职称),职称是造成医生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根据丁香人才发布的《医院薪酬调研报告》,年医院平均薪酬为18.5万元。从地域看,一线城市平均薪酬25.3万元,二三线城市为19万元;从职称看,初级、中级、副高、正高职称的平均薪酬分别为11万元、16万元、24.2万元、32.4万元。图片来源:丁香人才《医院薪酬调研报告》“临床躺学不是给精英准备的。”武汉一家医院的麻醉科医师凌楚眠认为,拥有极高科研禀赋、经过优质医学教育、有大展宏图的雄心和能力的医学精英,在我国医疗工作者中只占很小一部分,精英之外,还有90%以上是普通医疗工作者。“他们是托底我国庞大人口健康的主要医疗力量。”“‘临床躺学’是人才资源合理调配,对医生个体而言,是差异化竞争和追求最优性价比的体现。”凌楚眠说。“大城市容不下肉身,小城市放不下灵魂”医院,陈子杨平均能在下午2点完成一天的手术,不上夜班的话,在每天下午4点第二轮查房,对住院病人进行查漏补缺后,就可以下班了。由于科室人手比较紧缺,陈子杨有时候一周要上两个夜班,“平均下来,我一周工作时间超过80个小时,也堪比‘’了。但医院的,也会有更多的时间来回顾自己的治疗,避免出现差错。”下班后,因为没有科研压力,陈子杨的休闲时间都属于自己和家人,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没事在知乎上写写回答。“没孩子的时候经常会出去玩,但有孩子了,可能骑车带孩子出去转一圈,就跟普通家庭一样。”但对于刘不言而言,手术台上一站站一天,晚上七八点下不了班是常态,即使值夜班,顶多休息半天,第二天还得接着上班。下班以后,是科研生活的开始,刘不言得接着查文献、做实验,常常晚上10点、11点还在动物房处理小白鼠。“几乎平时所有时间都在做这个事情,唯一的娱乐方式就是睡觉。”陈子杨和妻子的月工资加起来将近1万元,虽然不高,但好在小城市物价便宜,也没有房贷、车贷的压力。他觉得,医院虽然工资高,但工作量也大,医院没有太大区别。“付出和收益不成正比,我觉得这也是(临床躺学)戳中大家痛点的原因。”“你不上到一定的级别,其实你还是在底层,不管干几年,其实待遇都差不多,也就是普通公务员水平。医院,优秀的人才扎堆,你可能熬8到10年都上不去。”刘不言说。但另一位医学博士岳温常也指出,虽然年轻医生的收入差不多,但大城市的上限更高。“在北上广这种一线城市,医生工资的上限很高,有的医生可以月入十几万元,但在县城的话就很难。”除了压力和待遇,医院在医患关系方面的差别也十分明显。压力小,意味着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更紧密。在大三甲工作时,辛元觉得自己被“异化”了。“为了生存,为了留下来,每天连轴转、不停地工作去完成指标。大家都在追求绩效,怕被病人找麻烦,跟病人相处是一种防御的态度。”医院,辛元觉得自己和患者是邻居、是老朋友。她还打造了一个线上病友社群,试图把这种其乐融融的关系带到线上。“医院你确实会感受到你是在帮助人,有一种行医救世的感觉。”医院“躺平”,就舒服了吗?医学是经验科学,诊治病人、拿手术刀都是熟能生巧的事。“我常说做手术就像‘开车’,不管什么学历或者天赋,开久了都是一样的。”每两年,医院进修一次,为的是更多的手术机会。“比如说切除胆囊,医院年轻大夫可能要等很久(才能上手术台),但医院,每天都有切不完的胆囊。每天做三台和等一个月才能做一台,对医生成长的区别是很大的。”陈子杨说。“留医院,在大家心目中社会地位就是会比较高。”医院,辛元更容易遇到不信任自己的病人。“他们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医院,医院有多厉害,这种时候还挺不舒服的。”在病人心目中的社会地位困扰着医院的年轻医生,而在人情盛行的小地方,病人加塞、潜规则、复杂的人际关系也是家常便饭。于是,在医生社区论坛丁香园里,有医生感慨:“大城市容不下肉身,小城市放不下灵魂。”图片来源:丁香园论坛医学生挤破脑袋都想进大三甲,医院留不住人,一部分原因是我国还没有完善的分层诊疗体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组织与战略管理系教授刘学介绍,为了解决“缺医”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了大量医学专科学校,目的是通过短期培训,培养具备基本医疗知识的、面向基层的医生。“过去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起点是非常低的,而医疗行业是高信任成本产业,随着经济发展、公众对生命质量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027.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027.html